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系五色丝挂艾草
来源:免费算命 热度:20℃ 2024/11/20 19:16:40
八字精批 | 命中贵人 | 六爻神卦 |
命中小人 | 奇门遁甲 | 一生紫微精批 |
导读:端午节最常传播的故事是关于屈原的故事,而端午的很多习俗都有屈原有关,因此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人们就有各种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那么,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?端午系五色丝挂艾草是怎么回事呢?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端午
五色丝
《风俗通》载:“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及鬼,令人不病瘟。”即汉代以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等色合成的五色丝系于手臂,又称作“长命缕”、“百索”,可以驱瘟、除邪、止恶气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中》又载:“五月五日,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,以难止恶气。”五色印又称桃印,是以五色书文的桃木板。道教产生后,桃印又演变为天师符,用来镇恶。北齐魏收《五日》诗:“辟兵书鬼字,神印题灵文。”
隋唐以后,朝廷过端午时,皇帝和文武百官往往互相赠送五色丝。唐人窦叔向《端午日恩赐百索》:“仙宫长命缕,端午降殊私。事盛蛟龙见,恩深犬马知。”宋朝端午,则由文武百官向皇帝献朱丝。章得象《端午阁贴子》:“清晓会披香,朱丝续命长。一丝增一岁,万缕献君王。”辽朝时,君臣在端午宴会上共系五彩丝,谓之“合欢结”。
可见,隋唐以后的五色丝已由避鬼邪而演变为长寿欢乐之义了。
艾草
《大戴礼记》中保存的《夏小正》载,五月“蓄药,以蠲除毒气”,“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”。兰是兰草,即香草,可供药用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纫秋兰以为佩。”古代人佩兰、以兰草水沐浴,都是为了清毒祛毒。
南北朝时,又出现了在门口挂艾人禳毒的风俗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云,五月五日,“采艾草以为人,悬门户上以禳毒气”。有的将艾草做成虎形,称作艾虎,戴在头上。《山堂肆考·宫集》载:“端午以艾为虎形,或剪彩为虎,粘艾叶以戴之。”陈文静《岁时广记》卷21载王沂公《端午贴子》云:“钗头艾虎辟群邪,晓驾祥云七宝车。”南宋陆游《重午》诗:“世间各自有时节,萧艾著冠称道陵。”
艾草有香味,晒干后燃烧,可驱蚊蝇,也可灸治伤病,所以端午节最受人们重视。
端午
菖蒲酒
唐朝又形成端午饮菖蒲酒的风俗。菖蒲是水生植物,可入药。最初饮菖蒲酒也是为了预防五毒叮咬和外伤发炎,后转化为和平长寿之意。唐人殷尧藩《端午日》:“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”宋人无名氏《夫人阁端午贴子词》:“共荐菖蒲酒,君王寿万春。”
石榴花
宋代端午始戴石榴花。上述陆游《重午》诗:“叶底榴花蹙绛缯。”无名氏《重五》诗亦有“重五山村好榴花”的诗句。到了明朝,又将端午称作“女儿节”,小闺女端午簪以榴花蔚成风俗。
雄黄
除艾草、菖蒲酒外,明朝又出现用雄黄涂耳鼻的习俗。《直隶志书》载:“五月五日,家悬五雷符,插门以艾,幼儿佩纸符簪榴花,曰女儿节。是日午,具角黍渍菖蒲酒,阖家饮食之。以雄黄涂耳鼻,取避虫毒之义也。”雄黄是一种矿物,俗称鸡冠石,具有解虫蛇毒、燥湿、祛痰的功能。每逢端午,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,洒上雄黄水,以杀死或防止毒虫。
由以雄黄涂耳鼻的习俗,又发展为端午喝雄黄酒。中国民间有“喝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”的谚语。传统戏曲《白蛇传》中,白素贞饮雄黄酒现原形的素材,本来就是取材于民间传说。
用艾草、菖蒲、雄黄等草药驱毒祛瘟,本是古代中医的职责。所以,五月端午还是古代医学家采药制药的日子。除上述《夏小正》“蓄药以蠲除毒气”的记载外,《齐民要术》《农政全书》《本草纲目》等,都有端午采药、合药、制药的记载。因此,端午还应视为中国古代的制药日。
有的达官显贵深怕草药、天师符镇不住邪气,还要请道士一类的术士来家驱邪。宋人戴复古《扬州端午呈赵帅》写道:
榴花角黍斗时新,今日谁家不酒樽。
堪笑江湖阻风客,却随蒿艾上朱门。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,端午系五色丝挂艾草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你有多少横财运 | 一生八字详批 | 奇门十年大运 |
三世轮回书 | 命中劫财 | 后天富贵 |
精品合婚 | 麦玲玲批命 | 梅花观卦十年 |